上学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课堂上老师在尽力传导课程内容,教室里部分学生紧跟老师的节奏翻书写字,把老师教的内容记会转换成自己的知识储备;

但有些同学则自顾自的按照自己的节奏上课,做小动作、传纸条、看课外书、睡觉、神游。

孩子们付出了同样的时间,家庭也给与学生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支持,可是上学的收获却天差地别。

学知识短期内看不出来有多大变化,每次只会在考试后得出来一个数字,大约总结一下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

考的不好的,老师也没有精力去挨个了解学生的情况,家长们忙于工作可能连孩子考试的结果都不会知道,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就这样小学升到初中到高中,我们那时候上的初中和高中也是要分成绩的,好学生上的学校教学质量要高一些,差学生只能上排名靠后的学校。

孩子们本身是没有多大差别的,但是仅凭学习成绩就把孩子们分成369等了。

随后教育制度改革,小学、初中不再按学习成绩来划分学校,而是开始划片分学校,科学了一些。

而初中升高中时有了很大的改革,考试成绩差的,将不能读高中,只能读职高,也就是学一门技能,早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

高中目前仍是按考试成绩录取,成绩高进入“好”学校,相应的能考的大学规格也高的多。

学生时期是意识不到读书时眼下看似无用的考试成绩会对自己未来人生的走向造成什么影响!

而读职高学技术,相应的已经限制了你未来择业的范围。

比如学了厨师、学了修车、电器维修、电器自动化等等技能,毕业后进入社会有很大的可能你将在所学技能的行业工作,而自己的收入也就依据所在行业决定。

在知名大学就读,社会认可度高,毕业求职时可直通大型企业,至少是收入的起点要高过普通大学毕业生所选的工作。

上学时不知道学习是为了干嘛的,但出了社会参加工作后,自己上学时所获得的知识的积累却换算成了参加工作后的真金白银。

初中毕业、技校毕业、高中毕业、大专毕业、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硕士毕业,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毕业后所能选择的起点大不相同。

这是社会普遍价值认同体系所造就的差异,并不会因为学生自己不接受而有任何改变。

那么自己该怎么读书,又或者是上学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就等毕业十年后,让社会这个平衡器来回答这个问题了。

以上原创文章来源于获亮文化,作者亮哥
孩子,我想对你说

关于学业、金钱、成长与家庭,那些我后悔太晚明白的事儿。

亮哥微信:14581800

 

本文为获亮文化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14581800